买年货。
□文/摄 本报记者 蔡韬 邢汉夫
在第39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期间,哈尔滨市南岗区商务局联动区内各大型商场,在1月5日至1月27日(正月初六)期间,全面开启“冰雪欢乐购物季”活动。南岗区各大型商场结合各自优势和特点,推出精彩纷呈的系列促销活动,全力打折让利消费者,满足广大市民节日期间购物和娱乐消费需求。
5日,记者在远大购物中心南岗店内看到,商场内人头攒动,市民三三两两在选购心仪商品,各柜台导购热情地为顾客提供服务。“这次活动折扣力度很大,这几天客流量明显回升。”一家女装专柜店员告诉记者。“之前看好了一双鞋,感觉有点贵,这次打完折就能接受了,必须立刻拿下。”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小常以自己满意的价格买到了心仪的鞋。
在松雷商厦南岗店,市民孙女士和家人正在选购化妆品。孙女士告诉记者,之前自己买化妆品觉得找代购便宜,但是麻烦也很多。现在正好有打折活动,所以来选购些化妆品,打算过年时送给家人。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在此次“冰雪欢乐购物季”活动中,各大型商场以打折、满减等优惠活动激发消费者购物热情。其中,远大购物中心南岗店推出的“奈思兔meet you恭贺新春”系列促销活动中,商家为VIP顾客定制了“新年照相机”活动,在大年初一至初六期间,消费者只需花1元钱,即可拍摄“新春记忆”照片,每日限量100个。松雷商厦南岗店推出“何所有优品市集”活动,市集上的非遗手工艺品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我们这次来哈尔滨,不仅去了冰雪大世界,还买到了喜欢的伴手礼。这里的伴手礼颜值高、设计感强,回去送朋友很有意义。”湖南游客王健笑着说。此外,市集上的绿色粮油、营养生鲜、饮料冲调、特色山珍、健康调味、即食佳肴、醇馥美酒、保健食品等也很受市民和游客的欢迎。
杭州市民李浩陪着老父亲15年后重游哈尔滨,看完雪雕后爷俩来到秋林公司购物。“15年前来哈尔滨吃了秋林红肠,我们一直念念不忘。这次来要多带点回去,正好赶上商场促销,刚刚我们还抽到了幸运奖,老爸很高兴。商场很贴心,还提供免费塑封服务,多买也不怕不好保存了。”李浩说。
作为年轻人的集聚地,凯德广场里,很多大学生在此购物、品美食。商场推出的参与各种竞技活动赢消费券活动,引来很多大学生参加。“我们看完冰雪大世界的烟花秀后来到这里逛街,还吃了涮火锅。通过参与商场举行的活动,还赢得了200元美食券,真是不虚此行。”江苏大学生刘莹开心地告诉记者。
江苏盐都:“农二代”逐梦希望的田野******
(新春走基层)江苏盐都:“农二代”逐梦希望的田野
中新网盐城1月31日电 题:江苏盐都:“农二代”逐梦希望的田野
中新网记者 于从文
农历正月初八,江苏盐城盐都区秦南镇,秦程食品公司兔年第一锅咸鸭蛋出锅了。“很多老顾客都在等着这锅蛋呢。”“87后”总经理程彤在生产间内外忙碌着。
年产700万枚咸鸭蛋的生产间里,既摆放着一排排传统盐水腌制咸鸭蛋的大桶,又安装了两台高效节能环保型智能腌制设备。程彤说,这两台新型设备是自主研发的专利,极大地提升了咸鸭蛋的产能和品质。
潘志鹏操作大棚内的物联网设备。 谷华 摄腌制咸鸭蛋对于出生在水乡的程彤来说,是“子承父业”。程彤的父亲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从事鸭蛋的腌制和销售。2012年,父亲打算把蛋品厂交给程彤。当时,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南京一家国企工作三年并成为业务经理的程彤真有点不情愿:“工作在写字楼,朝九晚五,压力也不大,事业处于上升期。”然而,父亲的蛋品厂粗放的生产方式,让程彤担心“走不远”,思量再三,他还是决定回来接过父亲的接力棒。
“咸鸭蛋到处都有,蛋白过咸、蛋黄不沙是咸鸭蛋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对蛋品市场调研后认为,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必须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做一种不太咸、更健康的咸鸭蛋。”程彤告诉中新网记者,他联合江苏省农科院专家经过两年攻关,研发了“低盐咸鸭蛋快速腌制技术”,并获得专利。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腌制设备,咸鸭蛋的腌制周期从40多天缩短至15天左右,不仅蛋黄“流油”,而且含盐量比正常咸鸭蛋低30%到50%,适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
潘志鹏在手机上查看大棚内温度、湿度等数据。 谷华 摄“小而美”的经营策略,让“秦程”咸鸭蛋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价格也水涨船高。程彤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几十户养殖户致富。2022年,“秦程”蛋品实现销售140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盐都乡村大地上,活跃着300多位像程彤这样的40岁以下“农二代”,他们怀揣致富梦想和兴农技能,传承农业发展,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新活力。
盐都区郭猛镇双鹏智慧农场的当家人是两位发小,出生于1992年的潘志鹏和刘小鹏。2013年,潘志鹏的父亲潘国胜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葡萄和草莓,两年后他邀请大学毕业的刘小鹏回来经营农场,2018年,潘志鹏也回到农场。年轻人的思维活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向农业专家请教,从教科书和生产实践中步步摸索,慢慢由农业“门外汉”成长为“小能手”。
潘志鹏和刘小鹏深知传统种植管理模式已经落伍,一齐把目光瞄准物联网技术,对农场进行了智慧化改造。“现在,温度、湿度、通风、遮盖等各方面全部实现自动控制。”在农场大棚里,两人掏出手机给记者演示说,运用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够精准控制,提高果品品质,而且节省了人工成本,200亩农场正常用工也就20人。
“看着植物生长,一天一个变化,每天都有新鲜感。”刘小鹏笑言,这是自己的农业情怀,是做其他工作没有的感受。去年,农场实现产值800多万元,净利润达300万元左右。
农业情怀同样藏在“快乐养猪人”顾金国的心头。“我做农业可算是专业对口了。”顾金国毕业于盐城生物工程学校畜牧专业,曾经在上海从事动物药品销售,生意做得红红火火。2015年,他带着3000万元资金,回到家乡秦南镇合兴村,创办了康农牧家庭农场从事养猪业。
在康农牧家庭农场,巡视、室温、饲喂、粪便清扫全部实现自动化,偌大的猪场正常用工只有13人,而且还是每3个月一轮换,平时在猪场内从事养殖管理的只有四五人。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清洁清毒程序非常严格,饲料运进、人员进入需要经过20分钟的消毒,饲养人员在外的穿着衣物一律不得带入,连手机都不能带进。“养猪最怕的是猪瘟病毒。”顾金国说,只有严格消杀才能保证安全,养猪产业才能持续下去。去年,农场出栏生猪15000头,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头猪场”。
在盐都采访“农二代”,记者发现,这些“新农人”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都是运用现代科技的行家里手,也都把网络电商作为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流量成为新农资”是他们身上鲜明的时代印记。
据盐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区已创成省、市、区级示范家庭农场超300家,其中,“农二代”创办领办的农场占比逐年提高。“力争三年内家庭农场负责人平均年龄降到50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50%以上,让更多的年轻人传承农业发展,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
顾金国介绍生猪饲养情况。 谷华 摄又是一年新春时。和父辈一样耕耘在乡村大地上,有知识、有技术的“农二代”们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坚定的信心。潘志鹏和刘小鹏说:“新的一年要加强日常管理,提高果品品质,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效益。”程彤说:“继续进行产学研合作,再在细分市场上下功夫,扩大品牌影响力,带动更多农户奔富路。”顾金国则说:“做农业,除了情怀还是情怀,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养猪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